■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
近日,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降低杠杆工作视频会议,对中央企业提质增效、降杠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,其中提出要大力处置“僵尸企业”。
8月31日,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僵尸企业”的存在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,而其维持下去就必须要不断进行输血,其中包括信贷融资等金融资源、财政补贴以及土地资源等诸多方面,但输血过后,这些“僵尸企业”又无法形成有效产出,并且在财务上也不可持续,迟早要进入破产清算阶段,因此对其进行清退十分必要。
事实上,“僵尸企业”的存在同样也是企业的心头之患,更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。早前,《证券日报》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,“僵尸企业”处置工作的开展,已经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升。2016年共完成 171 户“僵尸企业”处置和 249户“特困企业”治理任务,实现减亏增效 512亿元、妥善安置富余人员12 万人,对中央企业实现收入和效益恢复性增长、扭转效益下滑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 |